博士导师
当前位置: 首页 > 团队队伍 > 博士导师 > 正文
李应志: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发布时间: 2019-02-28 00:00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李应志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文艺学

一、学历简介:1993年毕业于重庆大学机械工程一系,并于解放军第6905工厂研究所工作,因为对诗歌及文学的热爱,于1997年进入西南师范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师从著名诗评家吕进先生就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的诗歌文体学,2000年士毕业后任教于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今bat365官网登录),2002年进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师从著名文艺理论家罗钢先生攻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西方文论方向的博士学位,2005年毕业后,回bat365官网登录继续任教

学术成就(含学术成果:论文、专著,学术获奖,科研项目等)

二、主要成就: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现当代诗歌、外国文学史,西方当代文艺理论尤其是后结构主义和后殖民主义、后马克思主义等流派的文论。目前出版有学术专著《解构的文化政治实践——斯皮瓦克后殖民主义文论研究》(上海三联出版社2008)、《后殖民主义:思想与人物》(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以及《全球化与帝国主义的危机控制——斯皮瓦克的后马克思主义文化批评》(人民出版社2014)等,主编《中国现代诗歌欣赏》(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主编《西方文艺理论教程》(bat365在线平台出版社,2019)、主编《比较文学概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等多部教材,主持(《斯皮瓦克后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2007),《马舍雷“文学哲学”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后学转向》(2018)等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参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各类项目等10余项。研究成果《全球化与帝国主义的危机控制——斯皮瓦克的后马克思主义文化批评》(2019)获重庆市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目前发表各种论文40余篇,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专著

1、《解构的文化政治实践》(上海三联书店,2008)

2、《后殖民主义:人物与思想》(二人合著,第一)(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全球化与帝国主义危机控制》(2014,人民出版社)

编著

1、《中国现代诗歌欣赏》(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副主编)

2、《文化研究关键词》(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参编)

3、《西方文艺理论教程》(bat365在线平台出版社,2019)(主编)

4、《比较文学概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主编)

译著:

1、许思园《人性与人的使命》,(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9)

2、《< 论文字学>英译前言释读》(人民出版社,待出版)

科研项目:

1、主持,《斯皮瓦克后殖民主义文论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博士基金项目,2005)

2、主持,《斯皮瓦克后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07)

3、主持,《马舍雷“文学哲学”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后学转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18)

主要论文

1、《可说与不可说——中西诗歌审美特征的文化分途》(《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9年第2期)

2、《飞翔、天堂与苍茫浩叹——< 晚钟>的意义结构》(《词刊》1999年第4期)

3、《女性主义与当代学术成果》(根据刘禾在第二届清华高级理论研讨班的讲座整理,《中华读书报》2002年11月13日第17版,香港《世纪中国》网络版转载)

4、《从阿尔都塞到马舍雷——重申历史唯物主义与法国结构思潮的演化》(《国外理论动态》2004年第6期;上海《社会科学报》2004年6月10日第七版转载)

5、《斯皮瓦克后殖民批评研究综述》《国外理论动态》2005年第11期

6、《两种启蒙现代性:差异、冲突与批判立场——兼评周宪< 审美现代性批判>》《文艺研究》 2005年第11期

7、《意识形态裂缝与历史显现》《海南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8、《突破语言的牢笼——简论象征主义诗学与哲学的语言难题》,《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第1期。

9、《“象征”与“兴”的整合》(《钦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10、《文化研究关键词》撰稿(约16000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1月版。

11、《从符号、货币到电子脉冲》,《文艺研究》,2007年第12期。

12、《全球化与帝国主义的危机控制——马克思主义与斯皮瓦克的后殖民批评》,《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13、《从电视到互联网:符号斗争中的主体性问题》,《文艺研究》2010年第6期

14、《斯皮瓦克论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当代意义》,《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1年第6期。

15、《内在的批判:在否定和肯定之间——斯皮瓦克论解构的政治》,《文艺理论研究》,2011年第12期。

16、《从宏观政治意识到微观政治的泛化》,《bat365在线平台学报》,2014年第1期。)

17、《解构视野下的反抗及其可能性:斯皮瓦克论属民阶层及其主体意识》,《文艺理论研究》2014年,第6期。

18、《世俗批评与策略性的本质主义》(《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4年第4期。

三、学术荣誉:(学会职务、学术兼职、人才计划等)

重庆市中国现当代文学学会会员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员

国际比较文学学会会员

四、电子邮箱:lyzs@sina.com